婴幼儿教育对于人的一生都是尤为重要的,怎么样在13--24个月之内进行早期教育,这里有一系列的参考策略。
13-24个月婴幼儿的特征:
1-2岁是行走的敏锐期。走路使儿童从不自由、需要帮助的状况中解脱出来,是儿童的第二次生命。
1岁多的孩子沉迷走路,即便摔倒了也要爬起来接着走;
从1岁半开始,就进入了手的敏锐期,通过操作,儿童可以直接体验、理解物体的各种特质。
1岁至2、3岁,儿童的语言开始产生,这一阶段被叫做语言发生阶段。
1岁至2岁,儿童说出的句子的结构是不完整的,这种不完整的句子包含单词句和双词句。
很多研究成就证明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,儿童的身心进步有其自己的规律,这使大家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孩子的真的需要,并采取适合的方法促进他们在动作、认知、语言、情绪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全方位进步。
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下一页
13-18个月婴幼儿早教策略
认知能力的练习
察看能力:
①辨别大小。选择大小差别显著的相同种类物品来训练,如大苹果与小苹果,大皮球与小皮球等。
②辨别形状。教小儿辨别简单的几何形状,如圆形、三角形、正方形等,可用实物形状来描述,如圆皮球、三角板、方积木等。
③辨别颜色。从基本的颜色红、黄、蓝、绿进行辨别。告诉孩子气球是红色的、毛衣是黄色的、叶子是绿色的。
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下一页
记忆力的练习:
①实物记忆训练。让小儿依据记忆探寻所需要的玩具,如先让小儿看一个小球,然后把它收起来再让孩子在其他的玩具中找这种小球。
②强化记忆训练。爸爸妈妈可以选择一些形象直观,与小儿本人关系较为密切的东西和他有兴趣的事物来练习他的记忆。可教小儿我们的名字、身体的主要部位,间隔一段时间,情景再重复。
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下一页
动作能力的练习:
①继续练习小儿独立行走的能力和行走的稳定性,以促进运动的协调性和躯体的平衡能力。可和小儿一块拖拉玩具车,教小儿拉着小车向前走、侧着走、倒退走等。筹备一个较大的皮球,成人将球滚到孩子子脚边,教他抬脚踢足球。
②进步小儿走、蹲、弯腰动作。将玩具散放在各处,需要小儿收捡玩具交给成人或放在固定的地方。
③练习小儿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。如教小儿学习画画、搭积木、用塑料绳或有孔玩具串起来、取物装物。
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下一页
言语能力的练习:
借助各种机会丰富孩子的语言词语,并简单说明物体的作用与关系,扩大小儿的认识范围,促进语言的理解与表达。给小儿看图片、婴幼儿书本、带小儿到外面玩,教小儿认识物体的名字,对着图片或实物,询问小儿图片或实物的名字及作用与功效,“这是什么?”、“做什么用的?”引导小儿回答,小儿回答正确时亲亲他,以示鼓励。此时,小儿已开始喜欢听大人讲故事了,爸爸妈妈给孩子讲故事时,开始要讲得慢而简短,发音明确,富于表情,可依据故事的情节伴以动作,来增加小儿的注意力和兴趣。孩子爱听说过的故事,成人可多重复几次,还可将小儿目睹或历程的事情,编成故事。
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下一页
社交和生活能力的练习:
①教育孩子礼貌待人。家来客人要教小儿主动打招呼、问好,同意其他人的东西要说谢谢,客人走时挥手说再见。鼓励小儿取糖果、水果招待客人,把玩具分给家来的小朋友玩等等。
②睡眠。除夜间睡眠外,白天可睡眠2次,每次1-2小时。不要用威胁、恐吓等方法,逼小儿睡眠,也不要给小儿讲述恐怖的故事,以免小儿害怕而拒绝一个人入睡。临睡前清洗脸、手、脚、臀部,排好尿,换上宽松保暖的睡衣,会使小儿感到舒适,易于入睡,这不但能够帮助培养好的睡眠习惯,也便于孩子打造睡眠条件放射。
③饮食。断奶后,每天喂养的次数约4-5次,可安排在早、中、晚餐时间和白天睡眠醒来的时间。培养定时进食,定位进餐的习惯,鼓励小儿自己动手吃东西。培养饭前便后洗手习惯。
④练习小儿在日常做力所能及的事,以培养小儿独立的生活能力。教会小儿试着脱鞋、脱袜子,排完大小便试着提裤子等,外出时自己戴帽、脱帽,父母下班进门可让孩子帮助拿拖鞋给父母换鞋,给孩子洗手时,教小儿主动将手伸到水里,玩完玩具后帮忙整理起来等等。
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下一页
19-24个月早早教策略
小儿认知能力的练习:
察看能力的练习:
①练习:上下、里外、前后方位意识。如在游戏时说:“球在椅子上、椅子下”、“球在箱子里、在箱子外面”等等。
②分辨多少。如分糖果给家人,看看分的是不是一样多,放桌上比比看哪个多哪个少。也可以用专门的图画,练习孩子认识多少。
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下一页
记忆力的练习:
①词语记忆。成人在讲述孩子较熟知的故事,或教小儿念他熟知的儿歌,或唱他熟知的歌时,有意识地停顿下来让孩子补充,由简到难,开始让孩子续上单字,将来可渐渐让孩子续上一个词、一句话这既可促进记忆力的提升,还可进步小儿的语言能力。
②实物记忆。让小儿回忆起不在眼前的实物,可给孩子一件玩具,让他注视你将玩具放到盒中,盖上盖子,让他说出盒中玩具的名字。
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下一页
动作能力的练习:
①扶栏上、下楼梯。练习小儿学习上、下楼梯。练习上下楼梯时,开始选择的楼梯不要太多层,以便于孩子可以较顺利地上完楼梯,体验到成功的快乐。
②跑步训练。爸爸妈妈可通过游戏来练习小儿跑步的灵活性和稳定性,如灵活的向前跑,转弯跑。
③通过游戏、手工、鼓励小儿做力所能及的事,促进手工作的稳定性、协调性和灵活性。合适的游戏有玩积木、模仿画画、穿珠子等。
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下一页
言语能力的练习:
婴幼儿在1岁半后,言语进步会突飞猛进,他们不只重复成人说的言语,而且想要自己说出周围东西的名字。语言源自生活,爸爸妈妈应常带小儿到户外、公园去玩,鼓励他与人交往,并引导小儿注意观察遇见的事物,告诉小儿他遇见事物的名字和特征。回家后,要他回忆在外面接触的人,看到的东西,并尽可能帮他用较完整的话叙述出来。如此,不但丰富了他的语言词语,而且巩固了记忆,增长了常识。
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下一页
社会交往能力的练习:
①与人交往。此时期的小儿已有了语言,可以较多的和人交往,要教育小儿初步了解与人交往中一些简单的是非定义。
②白天睡眠的次数渐渐减为1-2次,可依据作息规范,将小儿白天的睡眠安排在午饭后,睡眠时间为1.5-2小时。孩子改用新的作息规范需要有一个过程,爸爸妈妈可依据自己孩子的身心特征,渐渐使小儿的作息时间向新的规范过渡。
③可安排孩子每天早、中、晚三餐主食,在早中式快餐及中晚餐之间各排一次点心。练习孩子进餐的正确姿势,教会婴幼儿正确用餐具,不要边玩边吃,不要在饭桌上引逗孩子大笑,以防呛咳窒息,饭后不要让孩子做剧烈活动,可让孩子轻微安静地活动半小时,防止呕吐。
④教小儿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。对于婴幼儿来讲,掌握任何一种新的本领都是一件复杂的事。成人要帮助孩子减轻学会这类新技能的困难。成人要有耐心,使孩子能顺利地学会构成技能的一个个动作。
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下一页